本物件是1973年的中華民國公務護照,原持有者為林樹卿,現為其子林財正收藏。
林財正記憶中,父親是一個勤勞的工人,在煉油廠擔任輪班的工作,兩天日班、兩天小夜班、兩天大夜班,隔天休息,沒有休假日的權利,每逢過節,看父親騎著腳踏車的身影,往工廠騎去,一起吃年夜飯,有時也是一種奢望,40年如一日。1959年,媒人來到林財正的母親-馮香家提親時,說林樹卿是在高雄抱大支煙囪筒,嫁給他會很好命,不用再去作農,馮香從小出生麻豆鄉下,屬長女,需照顧弟妹又要下田工作,十幾歲時,就掙到與男工人一樣多的薪水,備嘗辛苦,自然不想嫁給擁有大量田產的富家人,便答應父親林樹卿的求婚,跟著來到高雄看大支煙囪筒,是長什麼樣子。
抱大支煙囪筒的工人,怎麼會擁有中華民國公務護照?原來是1953年,泰國曼谷設立「挽節煉油廠」,林樹卿時任中油高雄煉油廠第一輕油裂解工場(一輕)操作領班,負責工場開機作業,1973年,奉派前往泰國。中油為國營公司歸經濟部管轄,奉派去協助技術援助外交的員工,因而擁有外交部發給的公務人員護照。
林財正後來才發現,父親無法領老年年金,母親才可以領,其原因在於父親原是公職,身為一位工人的兒子,因而變為公務員的後代。而這本護照也見證父親,為國家的付出,以提升泰國煉油廠操作的能力,至今林財正仍珍藏著該護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