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瓦磘溝畔的原生植物-毛葉腎蕨

毛葉腎蕨|學名:Nephrolepis brownii (Desv.) Hovenkamp & Miyam.


蕨類是一群不開花結果的植物,它靠孢子繁殖。台灣是蕨類非常豐富的地方,我們也能在瓦磘溝旁發現自生的蕨類。


毛葉腎蕨在溪旁的牆壁上生長,植株高60-100公分。葉子為一回羽狀複葉,叢生,羽片呈長鐮刀形,基部朝上一側有耳狀突起,但未覆於葉軸上。成熟的葉背後可看到孢子囊群位在前側小脈頂端,孢膜腎形。


毛葉腎蕨的植株常密布毛狀鱗片,同時具有短直立莖及走莖,走莖上會長出不定芽,可藉由走莖的不定芽進行無性繁殖,以擴張它的族群。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永和社區大學
  • 創作者
    永和社區大學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20/01/30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