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磘溝的水患及汙染,是讓它成為「問題」的主要因素,水患問題解決之後,汙染整治則是當前居民及政府最關注的問題,在永和社大出版的《我家後巷有小河》書中,指出瓦磘溝污水治理的方式及建議。
- 汙水截流:主要是配合雨水下水道系統,將沿岸汙水經由截流工程後,排放至汙水主幹管內,生活污水集中至莊仁橋附近的污水截流幹管,穿越新店溪,送到八里汙水處理廠。目前進行中的中永和汙水下水道接管工程,即是讓家庭廢水不會排入瓦磘溝,中和已達百分之百,永和預計2023年完成。
- 現地處理:主要針對市場產生之高油脂污水,若能經市場污水處理槽與油脂截流器等工程,不僅讓水質較穩定,且可將處理過的水,重新注入溝內維持基流量,這對瓦磘溝的水質及水量助益最大。2019年水利局規畫南山段礫間處理設施,卻引發爭議,民間團體質疑,汙水下水道接管工程即將完工,屆時瓦磘溝將無廢水排入,礫間處理無用武之地,竟要花費9千萬。
- 引水稀釋:污水接管後,瓦磘溝水量大幅減少,引入新水源,可適度增加水深及流速,也可透過水域環境營造,提升瓦磘溝的生態功能與自淨能力。2019年水利局已公開招標自碧潭堰引水至瓦磘溝之工程,期待能改善水源及汙染問題。
- 分散式污水處理系統
- 定期疏濬:改善淤泥發臭及人為垃圾汙染之問題
- 教育推廣:在地居民亂丟垃圾的情形仍很常見,需要喚起居民的公德心及關心,才能真正解決汙染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