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作為全台行政區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密集的住宅、蜿蜒狹小的街巷、違章佔據的畸零地,有人說這裡是「新北百慕達」,都市計畫失敗所造成的問題,也延續到瓦磘溝整治及沿岸綠美化上,包括水患問題、加蓋的爭議、土地徵收難度高等,透過了解永和都市空間的問題及形塑過程,我們可以知道,瓦磘溝如何從一條天然河道,變成一個「問題」。
根據王鏗惠2002年的碩士論文《台北衛星城市變遷之研究─以戰後永和為例》,在都市計畫與地籍的作用下,形成永和都市空間的問題:
1.都市計畫的理念與實際發展的落差,造成都市空間中普遍缺乏公共設施、公園綠地、活動空間等。
2.都市計劃的道路切割完整的宗地,地籍被切割的破碎、不規則,建築與土地界線間的畸零土地易形成違建,造成以下狀況:
■ 建築屋齡老舊問題--部份宗地過小或深度、面寬不足,且建築間分布過密與受限於法規限制而不易改建。
■ 臨時建築(違建)的林立,阻礙巷弄的連續性
■ 巷弄狹小、彎曲、寬窄不一、建築間的鄰棟距離過近
■ 新舊建築雜陳
■ 土地權屬過細,地主眾多造成土地合併開發的困難
3.土地產權的過度細分,土地合併開發困難,不利於都市整體開發與更新
4. 過小的基地不易改建(狹長形建築、畸零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