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作品是西元1980年代朱健炫攝影家於重光煤礦場拍攝。這張作品別具特殊意義,這張作品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橋,畫面木橋右上方處就是坑口,坑口出來就是這座跨越基隆河的簡易便橋,對於觀者而言,在印象中坑口出來應該就是土地,但這坑口卻在峭壁旁,可見開採煤礦不只坑內工作艱困,為了找尋到珍貴優質的煤礦,即便位在險峻的山坡邊,也要想盡辦法建置聯外道路進去開採。臺灣的經濟因為這些產業的開發於西元1960-1970年代達到顛峰,沒有這些人默默辛勤的耕耘,也沒有現在富裕的臺灣。這個坑所在處,是一座斜坑,需透過捲揚機鋼索拉上來。礦工採礦後將煤礦送在礦車上立馬送去選洗煤場進行處理。
此照片採用水平橫向構圖,為鳥瞰式取景,小光圈、深景深,拍攝大景並將鐵軌從左下到右上之斜線構圖,分割出右下處軌道與礦工,左上處的懸崖峭壁兩大部分,讓觀看者理解到礦工們是在這麼危險的場域工作,令人不禁捏一把冷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