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照片為朱健炫攝影師於西元1980年代,在土城海山煤礦所拍攝。朱攝影師表示,在礦場工作的家庭,多數為清貧困難,「撿拾」就變成生活中補貼家用重要的事務。孩子們從小耳濡目染,知道要分擔家計,常常在礦場區撿拾廢木回家,這些木頭會進行加工處理,先將木頭燃燒一陣子後,再用蓋子悶熄,即產生無煙木炭,提供家庭煮飯、燒水等使用。這群孩子為了生計努力的討生活,那種生命的悸動撼動者攝影師的內心,因此礦場的孩子日常,也是朱攝影師關心的題材。
此照片位在海山選煤場架上,畫面中的台車在往深處一百公尺左右,就是海山煤礦的翻車台。印象中,拍攝當天是假日,照片正中央的兄妹倆,即便是假日也和平常一樣想幫忙分擔家計,正從坑木場撿木頭後再到選煤場撿煤。
拍攝時,使用廣角鏡頭,小光圈、深景深,採大景拍攝,呈現兄妹倆撿拾的場所景象,而兄妹倆為畫面正中央的主體,並呈現小妹妹撿拾木材的畫面,真實的紀錄礦場孩童的日常一景。畫面人物臉部模糊是由於原始底片表面鹽銀材料已經劣化,無法再使用放大顯影技術洗出照片,只能採用數位化掃描,以數位圖像方式呈現在觀者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