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朱健炫攝影師於西元1980年代在海山煤礦場所攝。照片場景為坑口外,事務所附近軌道轉轍器區域,拍攝時後正好有柴油車頭剛從坑口出來,經過海山煤礦的拱橋,此時有位女礦工走道轉轍器上,拉下把手,讓柴油車順利轉換車道。朱攝影師表示,照片除了記錄礦場軌道作業外,照片軌道範圍內,地面上分布者黑色似石頭狀的物件,這些是從礦車上掉落的殘片,有時候女礦工就會去撿這些煤屑使用。
照片為垂直縱向取景,採低角度拍攝,搭配超廣角鏡頭,小光圈、深景深,線性構圖法。以海山煤礦場軌道最為構圖核心,並在畫面上方四方之一處交代礦場人、地、物情景,軌道導引者觀看者朝向遠處的女礦工、轉轍器、事務所看去。提供豐富的場所訊息,有助於觀看者理解礦場作業情景,也注意到照片的視覺重量平衡感,是張具有美學構圖的紀實圖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