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照片由朱健炫攝影師拍攝於西元1980年代海山煤礦。場景在礦場事務所旁礦車軌道,等待礦工們進出坑道的時間。這位被攝者主角來自花東的原住民,平常木訥少話,朱攝影師常提供香菸給他培養交情。場景位於海山煤礦坑口處。一般來說礦場裡的工種相當多元,坑內就有掘進工、爆破工、機電工、管線工、改修工等,坑外還有選煤工、水洗工、隨車工等等,零零種種超過50項工種,是分工細密的行業。這原住民礦工擔任隨車員的職務,其工作範圍即跟隨礦車忙裡忙外。隨車員有許多日常工作,例如轉轍器調整時需要隨時注意礦車行徑路況,並注意煤屑有無掉落、枕木有沒有狀況、插梢有無插好。隨車員工作並無挖礦工或掘進工那樣辛苦,對於拍攝者也較不會發脾氣。
畫面採垂直縱向取景,搭配200mm長鏡頭,淺景深,並透過焦段差,產生背景模糊效果。照片並未強調人物神情,但值得注意的是礦工身上頭盔裝備及礦車操作台上的細節,是張擁有產業訊息的紀實圖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