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是當時石棹的第一間茶廠,正在辦理首次的茶樹栽培管理製茶講習。
臺灣光復初期因石棹位於山區,交通不便利,生活非常困苦,多以種植竹筍、香菇、金針花或建築業打零工等維生,收入不穩定且艱苦。當地林氏族中長女遠嫁南投松柏嶺,夫家本身就是茶農,1978年(民國67年)期間到山上拜訪時,觀察地理環境覺得非常適合種植茶樹,建議林家可以種植茶樹製茶,改以生產茶葉維生。嗣後,經農林廳與茶業改良場輔導,而成為重要茶區。
石棹地區有其地理優勢佳,海拔約1,200-1,600公尺,日照充足,常年雲霧滋潤,具有高海拔、日夜溫差大及雨水足的優勢,土壤又屬於砂質紅土,非常適合茶葉生長。所以茶葉成品品質好,沖泡後香氣四溢,滋味甘醇且回韻綿長,市場反應熱絡,故栽種面積及產量不斷增加,成為「阿里山茶」的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