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以瓦磘溝為主題之國小社會領域教學活動

由呂靜怡於2019年所撰寫之碩士論文《中永和瓦磘溝運用於國小社會領域教學之研究》中,其設計了以「中永和瓦磘溝」為主題之教學活動,包括室內課程及戶外教學活動,共360分鐘。論文內有詳細操作方式,附錄亦有完整學習單供參考。


室內課程為單元一「我的家鄉-中永和」與單元二「我家前的小河-瓦磘溝」,每單元各兩節課,共四節課,計160分鐘;待戶外教學活動結束後再次進行室內課程,為單元四的「我的家鄉小書」,共二節課,計80分鐘;室外課程則是戶外教學活動單元三「GoGo 瓦磘溝」,共三節課,計120 分鐘。整個完整的中永和瓦磘溝教學活動總共360 分鐘。教材主要依據國小社會領域課本的相關內容,結合流經學區的瓦磘溝源頭的南支流為題材,建構完整的本土教材教學活動。

單元一「我的家鄉-中永和」:重點在認識中永和的地理環境與歷史背景

單元二「我家前的小河-瓦磘溝」:教學重點是認識瓦磘溝的地理環境與人文歷史背景。最後焦點放在瓦磘溝的水患與整治,以及未來的展望。

單元三「GoGo 瓦磘溝」:本單元帶學生親自前往探訪瓦磘溝。此研究以源頭的南支流0.7 公里為主要戶外教學場域。就在學校附近步行約五分鐘即可到達的南支流,觀察重點為:源頭之一的尖山、瓦磘溝於大智街以明溝方式現身、沿路的景觀,直到進入黃昏市場內,經過秀明公園來到智光商工後面的雙江口(雙叉港)與北支流匯合。

單元四「我的家鄉小書」:讓學生完成所有學習單,再來製作自己的家鄉小書,便於保存與分享。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中永和瓦磘溝運用於國小社會領域教學之研究》
  • 撰寫者
    永和社區大學
  • 創作者
    呂靜怡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19/06
  • 媒體類型
    文件
  • 存放位置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自由的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