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邱銘源陪媽媽圓夢 國內外拍鳥推里山精神

邱銘源陪媽媽圓夢 國內外拍鳥推里山精神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邱銘源陪媽媽圓夢 國內外拍鳥推里山精神

要圓媽媽想當攝影師的夢想,邱銘源放棄17年公職資歷,甘願當「傻瓜兒子」陪媽媽到國內外拍鳥。邱銘源從愛媽媽到愛護環境,栽進土地復興運動,全力推動里山台灣精神。一隻鳥與一群人奮力改變命運的紀錄片「小白鶴的報恩」的主角,源自於全世界不到4000隻,名列聯合國華盛頓紅皮書瀕臨絕種的西伯利亞小白鶴,意外迷途到新北市金山,陪伴著一群堅持守護土地的老農夫521天,在溼地展開人鳥情及白鶴返回棲地6000里大作戰。

紀錄片導演邱銘源原本任職國道新建工程局,與已過世的「看見台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是同事。因母親邱盧素蘭年長後想學攝影,購買全套昂貴器材陪著媽媽圓夢,並鎖定鳥類到國內外拍攝。

金山清水溼地是候鳥從北方飛抵台灣,最先遇到的兩塊溼地之一,以往農田使用農藥或廢耕陸化,小白鶴面臨生存的食物危機。邱銘源開始投入溼地的保育,並透過一群人與小白鶴展開溫柔革命的精采故事,宣揚「里山台灣」觀念。

他2018年4月24日表示,100多年前有位英國探險家要去陽明山採集,一早,一個人在金山海邊看到1萬多隻鳥兒,感動得流下眼淚,並記載在他的台灣旅行見聞裡。他受訪表示,愛鳥人士劉克襄看到這段話,每次在演講時都會提到,如果沒有好好保護景觀,那2011年後將會是1萬個人看一隻鳥而難過的流下眼淚。

這部紀錄片從台灣出發,一路到中國鄱陽湖、東北和蒙古、日本,追到白鶴故鄉西伯利亞極地,邱銘源體認因大壩工程、湖泊淤積、農業開發等問題,白鶴棲地嚴重流失。邱銘源說,小白鶴遷徙過程引起國際保育界的重視,讓中、美、英、日、俄等各國專家來台,近距離目睹牠的風采,紀錄片敘述如何讓小白鶴安全的回到6000里,如何解決當地居民經濟發展與保育的衝突。

他放棄17年公職,腳下的世界變得更寬廣,也拉近人與環境、人與土地間的距離。他對母親的愛,化為對環境的大愛,認為小白鶴是媽媽派來的天使信差。邱盧素蘭的骨灰就在金山,清水溼地是母親拍下第一隻過境迷鳥「棕眉山岩鷯」的啟蒙地,媽媽在金山所拍的丹頂鶴也成為教科書與圖鑑珍貴教材。邱盧素蘭靠著持續不斷的努力,紀錄360種台灣野鳥。

金山埋下邱銘源愛鳥、愛生態的情緣,他一步一腳印的實踐行動,也影響許多人。三峽插角國小輔導主任陳香吟在東眼山上協助老農實踐里山精神,金山金美國小附設幼兒園主任張馨仁透過當地環境教育,讓生態保育觀念扎根。在環境保育讓小白鶴有安全的棲地,片中紀錄如何說服在地老農夫推動友善的耕作,如何讓離鄉的年輕人願意返鄉投入故鄉的重生。

人稱「邱大俠」的邱銘源承繼野鳥攝影師「素蘭阿嬤」的夢想,矢志推動台灣溼地的環境復興運動。在母親節前夕,播映這一部紀錄片更具意義。邱銘源說,更重要的意義是片中紀錄非政府組織與新北市府合作,努力翻轉一塊土地,擴大友善耕作的土地面積,讓農民收入倍增,讓小學生吃到在地蔬菜。透過小白鶴的眼睛,看見人類與土地遭遇到的困境。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邱銘源陪媽媽圓夢 國內外拍鳥推里山精神 / 撰寫者:黃旭昇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中央通訊社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Event&id=33078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中央通訊社
撰寫者
黃旭昇
地點-名稱
金山
時間起
2018/04/24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