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謝天從「台灣關地界碑」獲頒感謝狀

民眾謝天從30年前收存的一塊石板,竟是具歷史意義的「台灣關地界碑」,他毫不猶豫捐給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018年4月8日獲頒感謝狀。

謝天從收存的這塊「台灣關地界碑」是第五塊,被發現也相當戲劇性。2018年1月20日,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史蹟探勘小組成員郭吉清、廖德宗、潘子如、洪偉庭與宋德威等人,踏勘南柴山一處廢棄日軍防空碉堡,在附近發現一塊與地貌不融合的石塊,經深挖清理後「台灣關地界」字樣赫然出現在眼前,眾人驚呼挖到寶。這是所發現的第四塊界碑。

界碑出土消息傳出後,謝天從告訴友人家中也有一塊完整的石碑,舊城文化協會獲悉轉知高市歷史博物館會勘,經移動放置碑上的花盆,「台灣關地界」字樣也赫然出現。第五塊「台灣關地界碑」保存完整,會勘發現石碑上刻字、形狀、材質、尺寸,都與先前出土的四塊界碑規制完全相同,材質屬花崗岩,無裂痕與缺角,確認為第五塊。

謝天從表示,石碑是以前廟宇共興堂施工時挖出,他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更不知道具有歷史意義價值,現在捐出來,讓對的東西放在對的地方。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舉行「台灣關地界碑」受贈記者會,並頒贈感謝狀致謝郭吉清、宋德威和謝天從等人,而戲劇性找到這兩塊碑石印證古物會找人的傳說。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王御風表示,以前以為「台灣關地界碑」是立於關地的四角,當時第四塊界碑出土以為已完整,沒想到還有第五塊,目前也不知是否還有後續的碑石。高雄港1864年設立打狗海關,這些地界碑是海關及清代台灣與英國貿易交流的見證文物,也是日治時期高雄哈瑪星地區發展的變遷基測點,更見證高雄最早與世界接軌的歷史,當時在海關建物外圍設界碑防外人入侵。

「台灣關地界碑」在高雄先前發現三座,第一座1996年海關人員在打狗英國領事館北側坡發現,移由台北海關博物館典藏;第二座1998年哨船頭福德宮進行巷道拓寬工程開挖路基時發現,收存於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第三座長期位於海關與英國領事館邊界,目前仍在打狗英國領事館內展示。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朝福
  • 貢獻者
  • 地點-名稱
    台灣;高雄
  • 時間起
    2018/04/0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