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蟾蜍山「煥民新村」地基掏空

台北市定文化景觀蟾蜍山與山坡上的「煥民新村」由於平均坡度超過30%,面臨水土流失地基掏空,危及建物安全。台北市文化局2018年3月19日邀請權責管理單位、文資委員與水保技師,到蟾蜍山文化景觀水保會勘。蟾蜍山位於大安區與文山區交界。

國民政府遷台後,因當地地形與區位具有重要戰略價值,成為空戰指揮中心。山坡上的煥民新村是台北市現存最完整、年代最久的空軍眷村。政府遷台後,蟾蜍山形成公家宿舍、列管與非列管眷村及自力造屋構築的有機聚落,2016年經市府登錄為文化景觀,目前還住有100多戶居民。依文化局擬定的建物活化計畫,規劃將煥民新村建設為社區公共空間、藝術家駐村或影視相關產業基地。

然而,蟾蜍山範圍廣大,管理單位包括台灣科技大學、國有財產局、國防部軍備局、農委會農試所苗改場、內政部警政署等,又出現東側聚落地基掏空下陷、排水不良雨水溢流,以及擋土牆崩裂、房屋變形漏水等山坡地安全與水土保持問題。參與會勘的文化局副局長田瑋表示,地基掏空危及山坡上和下方建物安全,但文化局預計撥用將近新台幣1億1000萬元修復煥民新村,若要撥款進行全區水土保持,可能還要再花上8到9億元。文資委員詹添全指出,雖然目前建物外觀看起來還好,但山坡坡體滑動面可能已滲滿了水,建議盡快展開地質調查,對房屋進行補強,這是當務之急。

至於老舊房屋修復與全區規劃整理,可等到下一步再來進行。田瑋說,要進行全區水土保持,可能需要動用第2預備金,但市府僅擁有煥民新村39戶管理權,其他「地也不是市府的」,要修復的問題非常嚴重,還涉及經費分攤問題。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張皓安
  • 地點-名稱
    台北市;煥民新村
  • 時間起
    2018/03/1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