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是台灣傳統的鬼月,是祭拜陰間孤魂鬼魂的忙碌月份,龍山寺為祈福安境,整個月內舉辦許多重要的法會。
圖為七月廿九日鬼門關前,龍山寺主持法師率領寺方代表成員,於西昌街艋舺地藏王廟,為亡者舉行佛力超薦法會,並進行燄口施食儀式。
照片中可見地藏王廟前設有「翰林院」,上寫「累朝帝王歷代公侯、將相王后嬪妃等眾及陣亡三軍將士諸為英靈香位」,並設香壇供民眾祭拜。台灣傳統中元節儀式上,經常可見廟宇設法會普渡亡靈,設立翰林院與同歸所,為一種紙紮傳統民俗工藝製作。翰林院,也有作「寒林院」,供各路貴族、世族、士紳、官吏與陣亡軍人之孤魂棲身。相較之下,同歸所則安奉一般平民百姓之孤魂,造型較素樸簡單,名字取自佛家用語「萬善同歸」之意涵。清康熙年間,泉州三邑人士大舉渡海移居艋舺開展新生,當時人們生命遭遇各種危難磨難,在渡海中遭遇海難、蠻荒之下的各種瘴癘、瘟疫、痢疾,更有族群間的戰亂爭鬥、盜匪襲擾等,無主死難孤魂眾多,依靠一些善心人士發心,因此出現萬善、同善、同歸、同仁等民眾自發籌資為其收屍埋葬安奉的處所。其名由此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