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阿里山鄒族獵人證頒發 傳承狩獵文化

阿里山鄒族獵人證頒發 傳承狩獵文化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阿里山鄒族獵人證頒發 傳承狩獵文化

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2019年3月20日首次頒發鄒族獵人證,除了有4名鄒族女子外,阿里山鄉長杜力泉、縣議員武清山都名列其中。杜力泉希望獵人都能遵守自治公約,傳承鄒族狩獵文化。

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上午在阿里山鄉公所災難避護所辦理年度會員大會,並首次頒發鄒族獵人證。獲頒獵人證的杜力泉、武清山,以及嘉義林管處奮起湖工作站主任李志珉到場參與。這次有89名獵人通過審查,包括年長者及青年獵人,其中有4名鄒族女性獵人,里佳村的溫惠珍、茶山村的陸初惠特地穿著鄒族傳統服飾出席。

陸初惠表示,因喜愛大自然,早期都與丈夫入山狩獵,現在丈夫雖然已過世,她還是喜歡攜帶登記的獵槍狩獵,申請獵人證另一個目的是希望鄒族狩獵文化可以傳承下去。

溫惠珍與丈夫楊永富一起申請獵人證,她說,從小都跟隨外公進入深山設陷阱抓野生動物,狩獵已演變成一種技能,更是自己的興趣,印象中,曾抓到一隻山豬,還是獨自一人扛著回家。

鄒族獵人協會理事長高德生長老表示,領有獵人證的鄒族獵人都能遵守「鄒族獵人自治自律公約」相關規範,並能確實回報狩獵成果,藉著掌握完整的獵獲數量,進行獵場野生動物族群數量的監測與狩獵活動評估。

高德生指出,協會獵人也要遵守獵物非營利的規定,不進行獵物商業販售行為,這樣才能維持獵場生態平衡。而且,獲頒獵人證象徵著獵人的榮耀,獵人證期限是2年,若違反相關規範,協會就會收回。

杜力泉說,狩獵是阿里山鄒族人的生活技能,大家幾乎從小就跟著長輩入山狩獵,大多擁有狩獵知識與技術,也擁有豐富的山林生活經驗及智慧,現在好不容易成立鄒族獵人協會,並頒發獵人證,須十分珍惜,因此,除了進行正常狩獵活動外,每名獵人都是鄒族狩獵文化與傳統知識的傳承者,將山林智慧代代相傳。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中央通訊社
撰寫者
黃國芳
時間起
2019/03/20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