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斷桅纏訟多年今修復 台灣成功號將於園區亮相

2010年首航曾邀國際導演李安見證的「台灣成功號」台灣船,後因訓練時主桅折斷,停止後續航行計畫,經過多年官司及修復,台南市府為船打造園區,2019年2月28日連假首日將開放參觀。

這艘全台唯一的仿古木造帆船「台灣成功號」,是在台南縣市合併前的前台南市長許添財時期規劃打造的,當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全額補助新台幣8000萬元;原型來自於日本平戶市松浦史料館收藏的清朝康熙年間遺留圖形,以1比1的比例復原。台灣成功號工期長達2年,以安平港為母港,全長29.5公尺,面寬7.26公尺,重約300公噸,排水量150公噸。

2008年11月動工,打造之初引起各界重視,國家地理頻道也派人採訪,拍攝建造過程及出海試航。台灣成功號在明鄭時期是商戰兩用船艦,以風力行駛,2010年12月4日首次啟航,從台南安平港航向鹿耳門鄭成功登陸處,重現大航海時代的歷史場景;許添財和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李安更共同為台灣船揭開紅布,再率領船隊出航,場面浩大。台灣成功號順利出航後,台南市政府規劃讓這艘船環島1周,再航行至日本平戶市鄭成功出生地、中國福建省泉州南安練兵地、金門出兵地、澎湖海戰地等處,卻因2011年12月在高雄夜航訓練時主桅折斷,全數喊停,拖回安平修復,從此未曾下過水。

台南市政府隨後提起訴訟,向設計及造船公司求償700多萬元,官司纏訟8年,如今還未定讞,但市府未待求償確定,2015年開始整修台灣成功號,且在整修地闢建「1661台灣船園區」,於28日開園。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人員26日表示,台灣船園區佔地約1800坪,規劃販賣部及裝置藝術,台灣成功號置放在陸地上,將開放遊客登船參觀。文化局人員說,台灣船園區除可登船參觀船體結構外,台灣船的環境公共藝術也是一大亮點,透過「船、鯨、艙、影、桅」等5個裝置,在基地上顯現3艘台灣船足尺的型態,讓遊客感受多樣空間。另外,園區也會透過帷幕劇場「台灣船.出航」及「穿越歷史.台灣船」的影片,讓遊客深入了解17世紀大航海時代的歷史。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張榮祥
  • 地點-名稱
    台南;台灣;日本
  • 時間起
    2019/02/2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