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溪口鄉美南村天赦庄早期竹編產業興盛,隨時代變遷沒落,近年注入文化創意設計,原感嘆竹編工藝後繼無人的老師傅樂見傳統技藝重新喚回民眾記憶。天赦庄居民早期幾乎都在從事竹簍編製行業,當時的竹簍以外銷市場為最大宗,每年7月到10月為生產旺季,極盛時期工廠常日夜趕工。
竹簍以桂竹為素材,竹材剖成長條細片狀後,須以火烤軟打彎,由熟練的師傅編製竹片,最後把厚竹片套上編好的半成品、綁上鐵絲後,竹簍即告完成,過程全以手工處理。
天赦庄竹編產業興盛時期,曾被封為竹編王國,後來竹編被塑膠和紙箱取代後,產業漸走下坡,一家家竹編工廠相繼歇業,目前僅存一家,其餘業者紛紛轉行,僅存一些70歲、80歲老師傅。年過7旬的竹編老師傅方進恭、方蔡素禎夫婦曾經營竹編工廠,興盛時一度聘請20多名工人,後來逐漸沒落,工廠就收起來,夫婦只能零星接訂單,將竹編品轉換成日常的菜籃、行李籃、花籃與提籃等。
方進恭表示,竹編製作耗時、辛苦,又沒市場銷路,根本不夠工錢,年輕人當然不想學,這是生活現實。方進恭、方蔡素禎夫婦與吳鳳科技大學執行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合作,為傳統竹編產業加注文創設計,協助尋找行銷通路。方進恭、方蔡素禎夫婦去年9月在吳鳳科大辦展覽時,除特別展示搭配客家花布的新潮竹編手提包,方蔡素禎很有耐心地教導師生編織竹籃這項已快失傳的絕活。方進恭、方蔡素禎夫婦從早期大型竹簍、竹籠,直到現在中小型的提籃、燈罩等可愛竹編文創商品,除在網路平台、實體商店展示銷售,兩人也常應邀四處展出或擺攤,讓民眾見識竹編之美,喚起使用竹編品的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