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堅持古法製藥不畏苦 熱血兄弟談中藥經

堅持古法製藥不畏苦 熱血兄弟談中藥經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堅持古法製藥不畏苦 熱血兄弟談中藥經

來自基隆的阿斌、阿聖兄弟檔是中藥房第二代,兩人從小就在木製百草櫃、各種藥材中穿梭玩耍,一說起中藥、炮製技術,兄弟倆眼眸閃爍,一開口就有說不完的「中藥經」。

今年36歲的哥哥阿斌回憶,從有記憶以來,家裡的中藥房幾乎全年無休,隔壁是雜貨店,中藥房跟著順勢成為街頭巷尾的「八卦交換中心」,連警察換班經過都會進來坐坐,10多坪店鋪,有人進來吹電扇等公車、有婆婆媽媽來聊天或「借放」小孩,木製長椅一位難求。

阿斌笑說,很多外地人看到店裡熱鬧滾滾,經常誤以為是雜貨店,進來一開口就要買雞蛋、買鹽巴,鬧出不少笑話。社區大小事,他們總是第一個知道,「中藥房的存在不像便利商店,買完東西就走人,而是許多人們的情感寄託,這也是中藥房最珍貴的地方」。

吃人參、洗蚯蚓,都是中藥房孩子獨有的童年回憶。兄弟倆記憶裡的中藥房,總是充滿百草櫃的木頭香氣,甘草、黃耆,甚至高麗參都是兩人最愛的零食。從小幫忙洗藥材、挑藥材的兩人,東吃吃、西嚐嚐,爸媽也常煮藥膳給全家人進補,練就兄弟倆不怕冷的好體質。

窩在中藥房的日子一轉眼30多年,兄弟倆漸漸被老客人認可,堅持手切、古法炮製藥材,擦亮父親經營40多年的中藥房招牌,只是中藥房二代接班路迢迢,老師傅過世招牌跟著拆。民國82年衛生署宣布修正「藥事法」第103條,訂定傳統中藥業者的落日條款,只有當時合法經營中藥房的業者,才可繼續中藥材販賣業務。此後,若想經營中藥房,進行調配固有成方、調劑中醫師處方藥品等業務,必須修習一定中藥課程,並且經過國家考試及格,才能從事這些工作,但至今仍沒設立任何國家考試,中藥房二代無法接班。

阿斌坦言曾想過轉行,認為自己空有滿身中藥技術,卻得不到任何專業認證,「但我30幾年的人生都在中藥房,不做中藥,還能做什麼」,和弟弟抱著一線希望,希望等到政府開放中藥技術士或國家考試的那一天,才能對一生奉獻給中藥的爸爸有所交代。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中央通訊社
撰寫者
張茗喧
貢獻者
時間起
2019/01/12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