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還我母語運動30週年特展 千人音檔發聲

30年前客家族群發起「還我母語運動」,爭取族群母語話語權,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舉辦紀念特展回顧歷史,並錄製千人音檔「發聲」,盼傳承各族群母語,豐富台灣多元文化。

1988年12月28日,多名客家前輩發起「還我母語運動」,客家族群罕見地在台北舉行示威遊行,爭取開放多元化語言政策,推動客家事務走向法制化,更替各族群爭取到尊重母語的話語權。

走過30個年頭,客家委員會客發中心在苗栗銅鑼台灣客家文化館以「惜,阿姆話!」為主題舉辦「還我母語30週年紀念特展」。特展2018年12月28日舉行開幕儀式,客委會主委李永得、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苗栗縣副縣長鄧桂菊、客家文學作家李喬以及多名當年「還我母語運動」重要推手包括前省主席林光華、前立委林豐喜、台北市金華國中退休教師林一雄、律師陳石山等人共同「發聲」啟動。

主展場以「噤聲」、「發聲」、「留聲」、「牽聲」4階段呈現復興客語推動歷程。從光復前後兩次「國語運動」,造成台灣各族群母語式微,經由還我母語運動,到90年代後漸形風氣以母語書寫的台灣新文學,最後展現從事母語教育、研究與推廣的今日面貌。展區除展示關鍵歷史文件、珍貴史料數位檔案,也規劃以電台為情境的互動裝置,可錄製民眾的聲音及影像,參觀者可利用QR Code將個人擔任DJ影像留存。

此外,展覽特別收錄「千人音檔」網羅客家名人、海外客家人、外國人說的客家話、各種客語腔調,以及閩南、新住民、原住民等其他族群小朋友的母語,總計紀錄逾1300個音檔,在場館入口處輪播。

陳石山觀展細數當年往事,他說,客家文化少了客語,就失去靈魂,只是徒具形體的客家人,儘管目前許多學校推動客語,但終究成效有限,真要傳承、搶救客語,最主要仍有賴家庭。李永得表示,感謝過去擔任先鋒、努力付出的客家前輩,身為現代客家人,除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母語發聲權,下一個30年,應思考客家人在各方領域對台灣社會或世界有何貢獻,並致力彰顯,例如客家文學,客委會正努力將一些客家文學家經典之作,翻譯成不同國家語言文字發行海外,讓世人肯定客家。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管瑞平
  • 時間起
    2018/12/2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