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籌建嘉義城隍廟 周鍾瑄故事搬上戲台

有300多年歷史的嘉義城隍廟,當年是由諸羅知縣周鍾瑄籌建。長義閣掌中劇團如今以周鍾瑄的故事,編寫成「青天.願」劇碼,將於2018年11月1日、2日在嘉義市文化局音樂廳演出。

被列為嘉義市無形文化資產的長義閣掌中劇團,10月26日由製作人黃錦章率領團員在嘉義城隍廟埕舉行「青天.願」新戲記者會,宣布11月1日將舉行年度大戲公益演出,邀請弱勢團體看戲,11月2日則售票演出。嘉義城隍廟董事長賴永川致詞表示,國定古蹟嘉義城隍廟於清康熙54年(西元1715年),由諸羅(嘉義古名)知縣周鍾瑄捐獻600餘兩銀、參將阮蔡文捐40兩銀興建而成,是全台唯一由皇帝敕封為「綏靖侯」的城隍,因此嘉義城隍廟的台階,使用了代表侯爵的5階。

賴永川指出,周鍾瑄是貴州貴筑人,字宣子,擔任諸羅知縣期間,賑饑荒、興水利、減稅賦、修文廟等貢獻,有「台郡循吏冠」之讚。清乾隆18年(西元1762年)以高齡92歲去世。諸羅士紳後來恭製周鍾瑄雕像,安置城隍爺旁,享受香火供奉。

他說,嘉義城隍廟早在嘉慶元年(1796年)就附設慈善機構,名為「育嬰堂」。當時嘉義地方貧民多,在重男輕女的觀念下,女棄嬰也多,於是由地方士紳商人募捐,聘有乳婦專責哺乳育教,是嘉義地區最早的慈善機構。

黃錦章指出,周鍾瑄擔任諸羅知縣期間,協助諸羅大埤等水利建設,並興設學堂,撰修「諸羅縣誌」,對地方貢獻良多,因此長義閣掌中劇團與嘉義城隍廟合作,取材周鍾瑄的故事,編寫成戲劇,由南華大學的年輕樂師進行現場北管演奏,讓民眾瞭解嘉義在地的人物故事。

他說,有鑑於每年農曆2月17日嘉義城隍廟都會發送物資給清寒家庭,長義閣掌中劇團為了效法城隍廟的精神,安排11月1日舉行公益演出,邀請弱勢團體來看戲。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江俊亮
  • 地點-名稱
    嘉義
  • 時間起
    2018/10/2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