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創新城市:高雄」紀錄片首映副市長致詞

高雄市辦理市地重劃一甲子,不僅翻轉老舊社區,帶來城市新風貌和增加土地利用價值,廣設滯洪池也在這波南台灣豪雨成災時發揮功用。

高雄市政府地政局2018年8月31日舉辦「市地重劃一甲子」系列活動宣告暨國家地理頻道「創新城市:高雄」紀錄片首映記者會,副市長楊明州細數市地重劃為高雄帶來城市新風華,並邀請民眾參與歷史時刻。楊明州表示,高雄市從1958年全國首辦第一期市地重劃,經過一甲子的努力,不論是期數或面積都為全國之冠,總共辦理128處,面積共達3619公頃。一甲子來,高雄市政府透過市地重劃取得大型公共設施,例如文化中心、科工館、中都濕地公園、美術館和高雄巨蛋等,影響城市的發展。

0823水災期間,廣設的滯洪池及公園綠地貯留降雨,減輕災情。市府以打造海綿城市為目標,同時施設排水溝渠、箱涵,改善重劃區內外淹水問題。像是第84期重劃區取得北屋滯洪公園用地,可容納約2.8萬噸的滯洪量,改善當地水患問題。

楊明州說,目前更活化閒置軍用土地及翻轉老舊社區,推動亞洲新灣區,讓高雄成為幸福宜居城市。高雄市地政局出版「榮耀與傳承」套書,紀載這一甲子來為重劃付出工作人員及市地重劃帶給高雄轉變。這一甲子故事也吸引國家地理頻道製作「創新城市:高雄」,透過紀錄片呈現高雄市持續進化城市面貌,將在台灣、日本、韓國、東南亞、中東、大洋洲等地約40個國家播映。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朝福
  • 地點-名稱
    高雄;高雄市
  • 時間起
    2018/08/31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