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林曼麗獲日本外務大臣表揚

現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的林曼麗,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由於對台灣、日本藝術交流極具貢獻,2018年8月29日獲日本外務大臣表揚,並由日台協會代表沼田幹夫頒贈表揚狀,林曼麗也是台灣第一位以個人名義,獲得這項殊榮。

林曼麗與日本的淵源,來自西元1978至1988年留日的10年,林曼麗稱為是生命中最不可抹滅的「黃金十年」,不僅取得日本國立東京大學教育學碩、博士學位,專攻藝術教育,更遇到她的摯愛,結婚、生了2個小孩,最重要的是,奠定了她與日本間深厚的鏈結。

林曼麗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回台工作30年間,走訪無數國家進行交流,日本對她來說仍是無法取代,當年她與日本師長、同學及朋友的關係,並沒有因為時間、空間的隔閡而疏遠。「日本對我來說,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留學國度,而是生命中無法或缺的存在。」林曼麗笑說,這是所謂的緣分,30年來,因為人與人間誠摯、信賴的關係,不斷擴散與連結,建立起更多更廣闊的友誼,台日之間不管是學術、藝術及文化交流都能更加深化。

林曼麗說,台灣面臨嚴峻、錯綜複雜的國際現實,雖然文化無法像商業、經濟,短時間帶來收益及利益,但卻能透過文化交流,讓文化一點一滴的累積、傳承,最後內化到國家與人民的心中;但她認為,台灣並沒有很重視文化交流,其實可以做得更多。

她舉例,2014年她曾在東京舉辦「台灣近代美術展」、2017年則回台舉辦「日本近代洋畫大展」,藉此讓藝術家、民眾看到同一個時期、不同社會所面臨的問題及脈絡的差異,她想做的,就是將文化「點、線、面」一步步內化到社會中。

對藝術、文化侃侃而談的林曼麗,是當年同儕眼中「超級會考試」的學霸。林曼麗於1954年出生在文化古都「台南」,這座具文化底蘊的城市,讓林曼麗從小接受薰陶,她母親是藝術家、父親是物理學家,讓她笑稱自己是「理性與感性」的結合,在升學主義的年代,她卻毅然選擇藝術這條路。

她回憶,求學階段的她很會考試,但並不喜歡以標準答案定義人生的社會,因此放棄知識性的理科研究,毅然投入藝術領域,愛上寫詩、編劇,甚至是繪畫。林曼麗感謝父母親尊重她的選擇。

她回憶,藝術家母親對她的影響不在話下,但讓她難忘的是,父親雖然是物理學家,卻浪漫且務實,更是家中「馬蓋先」,修繕家中大小事物,她兒時的玩具,都是父親親手製作,還相當精緻。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郭日曉
  • 地點-名稱
    台南;台灣;日本
  • 時間起
    2018/08/2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