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東卑南遺址出土的「巴圖」是毛利人傳家寶

相距9千公里的台灣和紐西蘭,在文化上有許多相似地方,台東卑南遺址出土的「巴圖」是毛利人的傳家寶,兩地老祖宗捕捉老鼠的方法也一樣。近幾年學者陸續從考古、文化、血緣提出台灣是南島的原鄉,台灣的老祖宗移民至夏威夷和紐西蘭,在紐西蘭毛利人也認為自己的祖先來自台灣。

毛利青少年來台尋根,從台北到花蓮、台東,走訪原住民部落,毛利人的老祖宗和2、3千年的台東卑南遺址最有淵源。毛利女孩喜歡配戴玉器項鍊,男孩身上也隨身帶有玉器,他們的玉器和卑南遺址出土的玉器相似,尤其是長方形的玉錛和卑南遺址出土的似乎一模一樣。

玉錛是台灣史前人類很重要的陪葬品,這次毛利青少年訪問團小團長Rheuben說,玉錛在紐西蘭是代表很特殊的意義,有的是傳家寶,有的是長輩因特殊原因送給晚輩,他身上的玉錛是長輩送的,希望他傳承毛利文化。另外,卑南遺址人農耕用的「巴圖」(patu),在台灣其他遺址鮮少發現。

2013年曾帶領毛利人到卑南遺址參訪的奧克蘭大學考古文化老師Maaki說,紐西蘭也有「巴圖」,語音、造型和台灣的一樣,不過紐西蘭「巴圖」相傳是毛利祖先戰爭用的武器,後來變成象徵領導人的信物,現在成為家傳之寶。另外,卑南遺址人蓋的穀倉會利用石頭做成防鼠板,這和毛利人的祖先防老鼠方法相同;釜和鋤頭也是一模一樣。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盧太城
  • 貢獻者
  • 地點-名稱
    台灣;紐西蘭
  • 時間起
    2018/08/2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