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三川殿前的普度山。
7月份是台灣傳統的鬼月,是祭拜陰間孤魂鬼魂的忙碌月份,龍山寺為祈福安境,整個月份舉辦許多重要的法會,計有:盂蘭盆會、焰口施食、豎燈篙、拜樹蘭腳、拜五泉廟勇士、牽(車藏)、放水燈等。
龍山寺盂蘭盆法會,依照佛教傳統儀式,由法師念誦「盂蘭盆經」,超渡亡魂。每年農曆7月15五,龍山寺於廟埕舉行盛大廟普,清代傳統建寺四大祭祀團體:晉水天上聖母會、武榮媽祖會、螺陽公會與日治時期入替的金晉興,合稱「四大柱」,全部出動,佈設大型施食供壇以祭拜寺口孤魂。
從照片中可看見發表請神連放榜文通知三界後,法師率領僧眾及龍山寺董事會成員繞行龍山寺,最後到達龍山寺三川殿入口祭壇,祭壇中設有大士山、兩側為山神及土地坐鎮。大士山,又稱普陀岩,象徵觀音化身。據日治時期池田敏雄《民俗臺灣》中對大士山的描述,龍山寺大士山紙紮工藝的題材內容包括觀音說法像、大士爺、三藏取經、西遊記人物,造型可愛,栩栩如生,具有強烈的民俗風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