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02年7月15日中元盂蘭盆會當天,龍山寺住持慧印法師率領寺方董事會成員,後方主祭者無董事長黃欽山,進行午供及燄口施食儀式。
所謂燄口施食,是佛法中對於有情眾生慈悲憐憫心的一種實際表現,也成為台灣民間對於無親無故的「好兄弟」廣泛普施的一種社會文化精神象徵,是重要的文化資產價值。
「燄口」是餓鬼道中鬼王之名,此儀式起於經典記載,往昔阿難於林中入定時見一餓鬼,名曰燄口,形容醜陋枯槁,喉細如針,面上噴火,阿難驚訝問其故,餓鬼說因生前慳吝、貪心不足,故死後墮入餓鬼道,經年受餓,痛苦難挨;阿難一聽急至佛前哀求救度,佛說若能誦經施食,並廣及恆河沙數餓鬼及諸仙,非但不墮餓鬼,且能延年益壽,諸鬼神等常來擁護,遇事吉祥;此即為佛教「放焰口」之緣起。
照片後方可見四大柱盛大廟普的供桌及供壇已準備完成。
農曆7月是台灣傳統的鬼月,是祭拜陰間孤魂鬼魂的忙碌月份,龍山寺為祈福安境,整個月內舉辦許多重要的法會,計有:盂蘭盆會、焰口施食、豎燈篙、拜樹蘭腳、拜五泉廟勇士、牽(車藏)、放水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