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龍山寺立寺迄今歷經近三百年變化,從原本的泉州移民原鄉的佛教正統觀音佛祖信仰,隨著台灣歷來政治統治階層的更替,以及民間生活信仰與風俗的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逐漸演化成為三教合一的儒、釋、道寺廟,並且融入民間信仰文化,成為台灣本地獨特的宗教信仰樣貌,寺廟內各殿奉祀的神明趨向多元化發展,分屬於不同的信仰體系,最後卻能融為一體集為大成,神尊眾多可見一斑。在後殿中所奉祀的神明均屬道教系統。
照片為第三進龍邊廂房奉祀的「華佗仙師」,也就是台灣民間非常熟悉的「藥師佛」。華佗仙師由於精通醫術與經書,在三國時代在鄉間行醫廣受人民景仰,後為曹操強召侍醫,因屢拒不從而遭曹操所殺,他生後所留下的針灸術、方藥、麻醉術與外科手術等為後世廣泛流傳,尊為神醫,現代人奉為祈求健康、疾病治癒之神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