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龍山寺立寺迄今歷經近三百年變化,從原本的泉州移民原鄉的佛教正統觀音佛祖信仰,隨著台灣歷來政治統治階層的更替,以及民間生活信仰與風俗的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逐漸演化成為三教合一的儒、釋、道寺廟,並且融入民間信仰文化,成為台灣本地獨特的宗教信仰樣貌,寺廟內各殿奉祀的神明趨向多元化發展,分屬於不同的信仰體系,最後卻能融為一體集為大成,神尊眾多可見一斑。在後殿中所奉祀的神明均屬道教系統。照片為後殿聖母殿內配祀的「太陰星君」,或稱「太陰娘娘」,也就是民間所稱的「月娘」或「月神」,一說太陰星君就是嫦娥,是柔美祥和的女性象徵,歷史上月神的祭典極受歷代帝王重視,民間當然也視為大事,太陰娘娘誕辰即為八月十五中秋節,拜月、賞月、家人團聚、嫦娥奔月、廣寒宮玉兔傳說等,都為月娘信仰增添了許多民間傳說的神祕與樂趣。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