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龍山寺立寺迄今歷經近三百年變化,從原本的泉州移民原鄉的佛教正統觀音佛祖信仰,隨著台灣歷來政治統治階層的更替,以及民間生活信仰與風俗的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逐漸演化成為三教合一的儒、釋、道寺廟,並且融入民間信仰文化,成為台灣本地獨特的宗教信仰樣貌,寺廟內各殿奉祀的神明趨向多元化發展,分屬於不同的信仰體系,最後卻能融為一體集為大成,神尊眾多可見一斑。在後殿中所奉祀的神明均屬道教系統。照片為後殿聖母殿左側文昌殿內的主祀神明「文昌帝君」,是天上文曲星轉世的大文人,掌管人世間的文章、學問、官祿。傳統社會依照科舉考試制度決定仕途地位,因此祈求文昌帝君賜予天賦、智慧與文采,是文人的最大信仰寄託。現今社會拜文昌成為學生與各種應試考生的重要信仰寄託,文昌殿前經常可見考生將准考證及各式供品一起祭拜,供品則以蔥祈求聰明、芹表示勤勉、菜頭表示好彩頭。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