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磘溝為中和、永和區的天然界河,全長4.7公里,在許多河段,都可看見左右岸有明顯地勢落差,右岸低為永和,左岸高為中和,高度落差達1至2公尺,除造成永和容易淹水之外,也讓左右岸的生態有不同的發展。
瓦磘溝兩岸的地勢高低差,是由地質造成,右岸的永和是數千年前,新店溪經過長時間不斷堆積,而形成的沖積扇沙地,地貌為平原,含沙量較高,地勢較低,這個地理特性,從捷運頂溪站的站名即可看出;頂溪原名頂溪洲,為沙洲之意,早期發展出適地適種的產業,如蔗糖、花卉、蘿蔔、雜糧等,而砂石與造船行業,只短暫出現在1950至1960年代左右。
瓦磘溝左岸的中和,地質是幾萬年前形成的舊沖積層,屬於黏土;中和的產業早年以種植水稻為大宗,1950至1970年代初期,是磚瓦窯業的黃金時期,全盛時期有10家窯廠,其中以海山、勝利記磚廠為代表,如今僅剩華中橋旁遺留下的煙囪,供後人懷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