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80年代茶業改良場臺東分場製茶機械-布球束包機

  照片為1980年代時茶業改良場臺東分場使用的布球束包機,藉著束包機反覆操作,將茶葉形成球形的外觀。

  半球形包種茶可謂真正臺灣自創的特色茶類,半球的外觀不僅美觀,重要的是包裝貯存及運銷都比傳統的條形茶,更加方便簡單。

       茶葉要形成半球的外觀,需要經過團揉的製茶程序,團揉基本上需要三種製茶機械,分別為炒菁機、布球束包機和布球平揉機,炒菁機先將茶葉加熱回軟,之後用布球束包機將茶葉用特製的布巾束成緊結的一球形物,然後用布球平揉機讓布球一面加壓一面翻滾,再適時的解袋鬆茶。以上各步驟反覆進行,最終可使茶葉呈現半球形。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賴正南編,製茶技術,《茶業技術推廣手冊》,桃園:茶業改良場,2001年。
  • 撰寫者
    蕭孟衿
  • 創作者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80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