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長揹帶來自於民國83(1994)年苗栗南庄鄉大南埔劉姓老婦的喜喪孝簾,由於大紅色有避邪、擋煞之意,早期相信將孝簾做成長揹帶可使嬰兒乖巧平安。此長揹帶為一條數百公分長的布條,材質以耐洗的材質為主,不具彈性,是「揹兒帶」組成之一,具有揹負、包裹嬰兒功能。古早閩客地區的揹兒帶是由「長揹帶」和「蒙被」組成,天氣熱時只以長揹帶繫著,天氣冷時再覆一件蒙被保暖,為婦女方便做事時,可以將嬰兒揹負在身上。
長揹帶綁法依據嬰兒大小及使用需求,自古演化至今有多種綁法,大致分為前揹、後揹、側揹、懷掛等綁法,剛出生的嬰兒頸椎還未發育完全,通常會以包裹的方式固定住頭部,嬰兒長大一些後,除了後揹外也會採用側揹和懷掛的方式揹負嬰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