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茶園降「晚霜」後嫩梢焦枯狀況

本照片為2015 (民國104) 年四月中旬,梅山地區發生「晚霜」所造成的霜害。因此在茶樹適栽評估條件中,下霜與否極為重要,尤其是霜期的長短與晚霜發生的頻度與時期,更是重要的評估條件。

由於霜大多形成於無風的晴天,在隔日氣溫回升且在太陽曝曬下,茶樹嫩梢上的霜溶化後,嫩梢因受冰晶危害,加上日曬脫水而焦枯,完全失去商業價值。照片為「青心烏龍」種茶樹遭受晚霜危害後,隔日大晴天,嫩梢立即焦枯之狀況。一般而言,成熟的老葉表面成霜影響較小,嫩葉上形成霜,冰晶會深入葉肉,造成重大傷害。2015 (民國104) 年以前,臺僅有海拔超過2,500公尺的福壽山緩坡與谷地茶園會發生霜害。受到全球環境變遷之影響,發生極端氣候機會提高,在2015 (民國104) 年以後,高海拔茶區即經常發生「晚霜」(春季較晚發生的霜造成的霜害。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右人
  • 貢獻者
  • 時間起
    2020/03/0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