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紅茶工廠的水泥混凝土發酵架。
根據昭和17年(1942年)台中州農林專用學校農學科,作者「我有武夫」所撰寫的論文「臺灣的茶園」內容中,所檢附的黑白照片可以探究其,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紅茶水泥混凝土發酵架,曾經設置於紅茶工廠揉捻室內,表面並無鋪設磁磚,整座為水泥結構,推測應該是直接將茶菁攤放在上方進行紅茶發酵作業。
目前有基座但水泥發酵架已無殘蹟可尋,現在原位為放置切菁機。照片中可看見,發酵架旁邊放置是高林式紅茶揉捻機,現今已移入包種茶工廠地下室微量揉捻室,仍然運作中。
照片為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紅茶工廠的水泥混凝土發酵架。
根據昭和17年(1942年)台中州農林專用學校農學科,作者「我有武夫」所撰寫的論文「臺灣的茶園」內容中,所檢附的黑白照片可以探究其,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紅茶水泥混凝土發酵架,曾經設置於紅茶工廠揉捻室內,表面並無鋪設磁磚,整座為水泥結構,推測應該是直接將茶菁攤放在上方進行紅茶發酵作業。
目前有基座但水泥發酵架已無殘蹟可尋,現在原位為放置切菁機。照片中可看見,發酵架旁邊放置是高林式紅茶揉捻機,現今已移入包種茶工廠地下室微量揉捻室,仍然運作中。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