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刊載於臺灣省農業試驗所魚池茶業試驗分所民國四十八年年報上,由朱湧岳技士執行之「C.T.C型紅茶製造過程中揉捻與發酵時間對品質之關係比較試驗」所獲得之製茶品質比較表。
本試驗之目的為探求C.T.C (Cut Tear and Curl Roller, 揉切機)型紅茶在製造過程中揉捻及發酵時間與品質之關係,揉捻時間分為15、25、35、45與60分鐘,發酵時間分別為30、45、60、80及100分鐘,共25個處理。
粗製茶感官品評結果顯示外觀部分以揉捻時間60分鐘之成品外觀最佳,揉捻15分鐘之及25分鐘之各處理最劣,成品因揉捻不足而雜有黃扁片;水色最深紅者為揉捻60分鐘及45分鐘之各處理,最差者為揉捻15分鐘之各處理,水色淡淺紅;香氣及滋味部分,以揉捻35分鐘,發酵時間60至100分鐘三處理及揉捻時間45分鐘,發酵時間30分鐘至60分鐘三處理香氣高,滋味醇厚純正,揉捻15分鐘及25分鐘各處理最差;葉底以揉捻30分鐘發酵時間60分鐘至100分鐘者最鮮紅優異,揉捻15分鐘及25分鐘各處理較差;本試驗結論為揉捻時間以35分鐘以上品質最佳,揉捻時間35分鐘者發酵時間稍長,以60~分鐘為佳,揉捻時間45~60分鐘者,發酵時間宜縮短以30~60分鐘為佳。由此結果可知透過揉捻時間及發酵時間之調整,可掌握發酵程度,有助製茶品質之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