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北市立永平高中的學生以菁英課程成果投稿小論文,獲得甲等的作品,篇名為《清淨瓦磘溝通居民-融入環境教育的淨溝活動設計》,作者為石雅晴、羅敏晴等人,指導教師蔡雅涵老師。
作者以河川與人類自古至今的關係出發,思考現今雙和地區的瓦磘溝髒亂惡臭,進而提出調查瓦磘溝汙染源的構想,發展出具有環境特色與教育意涵的淨溝活動,並以實際行動,邀請永和的民眾一同參與。
研究的架構包含四大面向:(1)首先以文獻分析,整理出瓦磘溝的環境概述,包含名由、地理位置、歷史背景、水汙染、改造計畫等;(2)以文獻分析整理出環境教育的內涵與目標;(3)以前述工作為基礎,透過訪談與實地考察,參考現有針對瓦磘溝進行的環境教育案例或經驗,來規劃具有環境教育意涵的淨溝活動;(4)最後,以實際行動,邀請學生與居民一同參與淨溝活動,從介紹瓦磘溝流域概況、歷史名由、現有的改造計畫及其他發想,也包含針對瓦磘溝進行生態觀察、沿溝護岸狀態、夾取垃圾並記錄垃圾類型。
該次淨溝活動選定的地段為雙和橋到中和橋,原因為該路段有人行道,四周經過美化,路廊小徑包含保存較佳的天然植被,適合作為生態觀察、淨溝活動的地點。
作者提出兩個結論,其一、將淨溝活動拓展為具有教育意涵的活動,而不單只是僅能看見髒污與感到疲憊的清潔勞動,除了能藉由活動來展現對於瓦磘溝持續性的關懷與維護的情感,也能凝聚社區情感與共識。其二、淨溝活動並非一次性活動,活動當中的生態觀察、垃圾紀錄,將作為瓦磘溝汙染源的分析資料,並以活動成效作為未來環境教育的重要參考。
公開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yphs.tw/yphs108best#h.p_th4yG90C4K-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