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98/04 雙和多水患 省議員砲轟

位於中永和地區交接處的瓦磘溝,是民眾記憶中「雙和的母親河」。瓦磘溝的整治工程,有著曲折的歷史。民國75年「瓦磘溝東支流整治計畫」早有雛形。民國79年,受災里民及永和地方人士至省府陳情請願,同年8月催生了「瓦磘溝整治促進會」。民國84年,時任省長宋楚瑜提出市地重劃的方式。民國85年,台北縣政府依水利法強制進行剷除工作及截彎取直工程的水利工程。民國86年,政府欲加設抽水井將水排入新店溪,解決沿溝水患問題。


根據《中國時報》民國87年4月4日報導,標題「雙和多水患 省議員砲轟」,報導指出「省議員王兆釧三日向省長宋楚瑜要求關心中、永和是水患問題,獲允擇日於瓦磘溝東支流分流計畫潛盾工程開通時,前去了解,王兆釧同時指責省府為德不卒,抽水站漏洞百出。」


報導指出,當時設置的抽水站出現維護的困境「王兆釧指出,淡水河系十五個抽水站,除了永和市心聲、瓦磘溝抽水站外,都還沒有辦理接收作業,而且無論接收與否,現有各抽水站留守人員,都不是水利專門技工或是專職人員,造成有權無責、有責無權現象。」


同時出現因截洪道未開通,造成抽水站未能發生效用的情況「中和市水患主要在於三十米截洪道遲遲無法開通,以致二十八張溝上游淹水時,下游職司抽水的中原抽水站,就算完工,也抽不到水的荒謬現象,省府應負起一切失職責任。」


瓦磘溝整治工程有著曲折的經歷,過往整治計畫有雛形,但因土地取得遇到阻礙,後又因所需經費升高,相關配套措施未能提升民眾意願。而後來採用的抽水站規畫,也因整體工程未能互相配合,效用不如預期。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永和社區大學
  • 貢獻者
  • 時間起
    1998/04/04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