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中永和地區交接處的瓦磘溝,是民眾記憶中「雙和的母親河」。30多年前,瓦磘溝是個遇颱風就會淹水的排水溝,甚至會造成沿溝住家財產的損失,針對瓦磘溝的整治工程也在當時早有討論。民國75年「瓦磘溝東支流整治計畫」早有雛形。民國79年7月17日,受災里民及永和地方人士至省府陳情請願,同年8月4日催生了「瓦磘溝整治促進會」,希望能集結各方力量分工敦促整治計畫。
根據《中央日報》民國84年8月4日報導,標題「宋省長昨視察瓦磘溝整治工程」,副標「 認解決雙和水患應研商辦理市地重劃放寬容積率比例」,報導指出「省長宋楚瑜昨日上午視察瓦磘溝東支流整治工程進行現況,中永和市長紛紛提出環河道路、中正二橋興建工程,希望省府給予協助解決。」
省住都局長林將財指出「瓦磘溝東支流整治工程」藉由排水工程智光里瓦磘溝水量負荷。目前尚待解決的問題,包含抽水站進水口部分用地尚未取得,景平路面下有很多管線需要遷離,原預計出水口抽水站工程約隔年(民國85年)年底可望完工。
當時宋楚瑜提出的解方,主要方向在於提高瓦磘溝附近地主配合的意願,如「長遠來看以市地重劃方式較適宜,考慮兩岸民眾權益,給予相當的誘因,如租稅減免,興建停車場,以不影響行水安全前提下,准予土地朝多目標使用功能,地主妥善利用現有土地,有盈收情況下,自然有配合政府政治的意願。」宋楚瑜提出類似案例,包含雙和地區新店溪河川高灘地徵收方式,認為做好休閒公共設施處理,就可提高地主配合意願。
瓦磘溝整治計畫歷經中央、地方及各界關注並提出解方,且在有經費支持下,民國84年之後土地取得的問題仍然困難重重,工程進度未有太大進展,相關資訊可參考其他平面報導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