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90/7/17 瓦磘溝整治計畫延宕多年 永和人赴省府抗爭

瓦磘溝是中永和的天然界河,1950年代後因人口激增、快速都市化,都市計畫形同虛設,導致瓦磘溝屢見淹水問題,整治工程也成公私部門持續關注的問題。根據《中國時報》民國79年7月17日報導,標題「永和百姓 受夠了瓦磘溝的氣」,副標「今將赴省府抗爭 若不成功拒繳稅」,報導指出,瓦磘溝整治計畫延宕多年未決,「百餘名永和受災民眾則表示,如17日至省府抗議無結果,將聯合中和受災戶,發起抗繳稅金運動。」

瓦磘溝的整治已經受到高度關注,然而為何難以施行?當時各界人士對此提出看法。當時,永和市民眾服務分社於民國79年7月16日進行理監事會議(由理事長周大業主持),中國國民黨縣黨部主委秦金生表示「他有意透過執政黨省黨部,組成專案小組,透過黨部運作,爭取三十億經費補助,協助解決。」

然而,時任永和市長(今新北市永和區)林忠榮則持不同意見,他表示「整治瓦磘溝的癥結,在於法令問題,用地取得方面,縣府主張徵收,省府則傾向以市地重劃方式解決,細政策未定,而非在經費不足問題。」他指出,民眾對政府限定40%建蔽率及120%的容積率有意見。

瓦磘溝整治計畫因各界對於細部政策的想法不同,因此再度延宕計畫,每年發生的水患仍然發生,甚至引起民眾抗議。報導指出,「七十水災」受災最嚴重的永和智光里地區,由當時新任代表劉枝發及智光里長趙勇吉率隊,於同年7月17日至省府抗議。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永和社區大學
  • 參考資料
    《中國時報》民國79年7月17日第15版報導,標題「永和百姓 受夠了瓦磘溝的氣」,記者吳明倫。
  • 時間起
    1990/07/17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