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磘溝是中永和的天然界河,1950年代後因人口激增、快速都市化,都市計畫形同虛設,導致瓦磘溝屢見淹水問題,整治工程也成公私部門持續關注的問題。民國75年12月4日,由台北縣政府公告以土地重劃方式,預計於民國76年進行全面整治,希望解決延宕已久的瓦磘溝水患問題。
根據《中央日報》民國75年12月26日報導,標題「整治瓦磘溝積極進行」,副標「土地重劃細部計畫預定明年初完成 俟公告期滿後即全面進行整建」,報導指出「根據台北縣政府的計畫,瓦磘溝沿岸土地業主有117位,土地重劃後,部分土地捐出,部分由都市計畫修改為住宅區、商業區、公車調車場、攤販集散地、加油站,對促進雙和地區進步與繁榮是指日可待。」由此可知,當時臺北縣政府對於瓦磘溝的整治工程,亦包含附近區塊的經濟產業、生活機能等方面的規劃。
報導指出「當時省府向中央爭取二億五千萬元工程費,因此一旦瓦磘溝土地重劃細部計畫完成後,土地業主約可獲得百分之五十左右補償,而重劃後用地可以出售使用,而疏濬整治經費,縣、市政府將可免負擔。」當時2/3以上土地業主同意,因此瓦磘溝土地重劃在公告一個月後,若無異議,且在足夠經費支持下,由北縣政府(今新北市政府)呈報及內政部公告實施。
當時初步估計在隔年初(民國76年)可以完成細部計畫,再依法徵收,即可解決因土地不足而無法解決的問題,並認為雙和居民可抱持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