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師生在大肚山用友善環境的無毒農法種植土豆,以友善土地的方式耕作,大家一起學習與認識先民的田野生活文化,以及居民對土地友善的利用與回饋大自然的恩賜。並帶領學員透過土豆收成、體驗及榨油手作,認識大肚山的環境與文化,並完成人生第一瓶手作食用油。收成後的土豆先曬乾再剝殼取出土豆仁,以文火焙炒(若要冷榨就不需焙炒),再放入榨油機榨油。
吳金樹老師手作火油記錄:
三種土豆榨油試驗
7/26、7/30兩天火油試驗,一台斤土豆分別是:
A、熟豆:瓦斯中火炒15分剛熟。
B、生豆:曬乾的生土豆。
C、微波豆:中火微波6分兩次季12分,中間翻動土豆一次。
靜置6小時候觀察火油如下:
A、熟豆:顏色金黃帶點淡淡綠色,沉澱豆渣約10%。
B、生豆:顏色金黃帶淡綠色,沉澱豆渣約10%。
C、微波豆:顏色金黃,沉澱豆渣約70%。
另外A、B、C三種豆粕情況如下:
A、熟豆:油粕連成一長龍狀,顏色白中帶淡紅黃,乾燥度高,降溫後變脆。
B、生豆:油粕連成一長龍狀,顏色白,微濕且榨油時有蒸汽逸出,降溫後不如A脆。
C、微波豆:油粕碎裂狀,顏色白中帶淡紅黃,降溫後變脆。
註:
一斤(600公克)土豆仁,A及B約可榨油250毫升。C將近200毫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