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艋舺龍山寺媽祖廳屋面生長雜草(2) 

這張照片拍攝位置是在龍山寺第三進聖母殿後方屋頂,已佈滿歲月風霜;後方馬路為西園路一段,現今為富有盛名的特色產業「佛具街」的群聚地。該照片顯示出西園路這條興起於清代、舊稱「新店頭街」的老街,當時仍為一般性民生商業街道,設有當鋪、眼科、國術館等,尚未形成佛具產業聚落。龍山寺後殿聖母殿由泉州南安人設立的武榮媽祖會出資興建,獻金達一千五百龍銀,使得建築師王益順足堪以當代最高規格形式與工法建造此殿。龍山寺現存建築格局架構均有百年歷史,寺廟古蹟要維持長久不墬,需動用極大財力與人力用心管理與維護,幕後工程繁浩可見一斑。因應台灣亞熱帶氣候夏季多雨、炎熱、潮溼屬性,在一般正常情況下,寺廟建築每隔十年、二十年便要進行一次修護補強,平時也有經常性的建築檢測,在結構安全與建築藝術上皆有其維護標準,方具古蹟認定資格。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黃適上
  • 貢獻者
    提供者
    財團法人台北市艋舺龍山寺
  • 創作者
    財團法人台北市艋舺龍山寺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90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