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寺正殿自戰後重建以來曾進行多次屋頂修復,此次工程針對大殿屋頂木材因長期受白蟻蛀蝕及潮濕發霉腐壞,進行大幅結構性替換與整修,從照片中可看出桁木與桷木施作情形。此次工程除木作外,也同時進行泥水與剪花裝飾工程部分,在正殿四邊串角脊前端飛鳳施作中的原型。圖中可見工程中需搭建二至三層傳統施工高台,屋頂全部屋瓦與部分桷木也須先行移除,讓泥水匠師方便在頂上移動施作。龍山寺現存建築格局架構均有百年歷史,宗廟古蹟要維持長久不墬,需動用極大財力與人力用心管理與維護,幕後工程繁浩可見一斑。因應台灣亞熱帶氣候夏季多雨、炎熱、潮溼屬性,在一般正常情況下,寺廟建築每隔十年、二十年便要進行一次修護補強,平時也有經常性的建築檢測,在結構安全與建築藝術上皆有其維護標準,方具古蹟認定資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