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十五日為臺灣社會重要的民俗節日,這日又稱為「中元節」,源自道教三官大帝信仰中的中元二品地官赦罪清虛大帝聖誕,佛教稱這日為「佛歡喜日」,這日舉辦盂蘭盆會,「盂蘭」中文意譯作倒懸,指餓鬼之苦有如被倒掛著,「盆」意指設齋的缽具,「盂蘭盆」即為救倒懸之意,源自印度的僧侶在雨季進入結夏,於農曆七月十五日停止結夏,人們在這日以缽盛裝各式供物齋僧,仰仗僧眾力以救護餓鬼之苦,又以齋僧的功德報答父母慈恩,乃至超度七世父母,因而稱為「盂蘭盆」。
艋舺龍山寺每年照例於農曆七月初一豎燈篙,農曆七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啟建「中元盂蘭盆勝會」,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辦瑜伽焰口施食,這日中午在艋舺龍山寺的祖師廳內禮祖。艋舺龍山寺在鼓樓下方設置祖師廳,室內供奉艋舺龍山寺歷代已故主持的牌位,人們為感懷這些已故住持對艋舺龍山寺的付出,尊奉為歷代祖師,農曆七月十五日是漢人社會祭祖的日子,因而艋舺龍山寺在這日祭拜歷代祖師,照片所拍攝的即是禮祖所準備的祭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