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龍山寺每年照例於農曆七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啟建「中元盂蘭盆勝會」,法會的儀軌安排於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辦瑜伽焰口施食,前一日的農曆七月十四日晚間放水燈,放水燈是在水中施放燈具,藉由燈具在水面上漂流,燈光照映引來水中的孤魂,而岸邊豎立高聳的水燈排,放光指引孤魂尋得上岸之處,前往艋舺龍山寺參加隔日的瑜伽焰口施食。臺灣北部的民間社會格外重視放水燈,艋舺龍山寺董監事會與各祭祀團體為了施放水燈,組成龐大的隊伍,隊伍浩浩蕩蕩從艋舺龍山寺出發,沿路行經艋舺地藏王廟、艋舺清水巖等廟宇,隊伍繞行萬華街頭前往淡水河畔。
照片拍攝的是艋舺龍山寺放水燈隊伍的第一輛發財車,車斗上架著路關牌與大燈,發財車上綁著「慶讚中元」紅布。路關牌是紙製,牌面上書寫放水燈的路線,所謂的路關,路是指路線,關是指行經的地點,因為載明路線,因而架設在隊伍的最前方,路關牌上繪畫虎頭,老虎在臺灣傳統文化有辟邪的意涵。路關牌兩旁為頭燈,頭燈意思是指隊伍最前方的燈籠,在早期夜間照明設備不普及的年代,夜間施放水燈會準備燈籠照路,因為是配置在隊伍前方的第一對燈籠,因而燈籠上書寫「龍山寺觀音佛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