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初一臺灣民間俗稱為「鬼門開」,艋舺地藏王廟照例於前一日,也就是農曆六月最後一日舉辦發表,接著在農曆七月初一舉辦瑜伽焰口施食,照片拍攝的是法表時所陳設的三尊糊紙神像,分別是中間為面燃大士,左側為山神,右側為土地公。面燃大士在台灣民間俗稱為大士爺,佛經講述面燃大士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所以糊紙工藝師在製作面燃大士時,常表現頭頂上有一尊觀世音菩薩像,顏面作精怪的面容、口吐火焰;山神表現紅面壯年男性模樣;土地公表現老翁模樣,山神與土地公皆作立姿不帶坐騎。
糊紙神像於農曆六月三十日陳設在艋舺地藏王廟的步口,位在中門前方,經由艋舺龍山寺已故住持釋慧印(1935-2004)手持硃砂筆將三尊糊紙神像開光,糊紙神像始具神聖性,成為護衛法場的護法神,農曆七月初一艋舺地藏王廟的中門內設置法座,前埕擺放普桌,陳列普度供品,因而調整糊紙神像的位置,改移至前埕,神像從原本朝向廟外,改為轉向面朝廟內的普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