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電子業發跡於1970年代,在從光復北路到南京東路五段291巷間的大道與小巷中,隱身許多電子業廠家,分別從事收音機、對講機、電話、電腦、電源供應器等相關代工,其中不乏曾經叱吒一時的企業。
位於南京東路五段99號的金寶電子成立於民國六十二年(1973),從製造電子計算器開始,在臺灣電子產業嶄露頭角,至今不僅在消費性電子、通訊及資訊的3C領域建立卓越的名聲,並積極朝向IA相關產品方向發展。而在資訊產業界知名的溫世仁、林百里和梁次震等人,早年就是從金寶電子學習出身的企業家。
而濟業電子成立於民國五十八年(1969),專事產製電晶體收音機使用的變壓器,到民國六十年(1971),產品銷售量直線上昇,成為全國最大的供應工廠。因此在民國六十四年(1975)六月,在南京東路五段291巷以西面北大馬路上再闢一新工廠,推出當時國內尚未出產之最新產品─「汽車用對講機」,此項產品平時可大量外銷,為國家爭取外灑,戰時則可作為國防用之通信器材。不過該公司現已收業。
另一家著名公司則是位在西松國小以南、三民路以西巷內的詮腦電腦。詮腦原本是製作電動玩具的廠家,民國七十年(1981),政府下令取締電動玩具,當時,IBM個人電腦剛剛興起,詮腦很快地由電玩轉入個人電腦組裝,並訓速成為大廠,成為IBM個人相容電腦供應商。詮腦擴張甚快,民國七十六年(1987)在德國漢諾威電腦展推出386 PC機型,風光一時。不過,公司隨即在民國八十二年(1993)發生經營問題重整,後來轉移至中國大陸重起爐灶。
當年,南京公寓一帶,尤其以濟業電子的周邊,幾乎都是電子業代工廠,大大小小規模不一,頗有後來光華商場的味道,許多公司甚至還提供從業員食宿,儼然像是一個小型加工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