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錫口十三街庄---磚窯業的產業興衰

錫口十三街庄---磚窯業的產業興衰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錫口十三街庄---磚窯業的產業興衰

隨著日本在南港市區發展工業以及交通運輸,製茶業與樟腦業所曾帶給南港山 區的繁景開始消褪。南港與內湖在清代被農人詬病的土壤,到了日治時期有了新的利用。就是拿來製造磚瓦。古代錫口的基隆沿岸區域,到了日治時期開始大量興起磚窯業工廠。其中又以南港的磚窯業最富盛名,當時由於南港地區煙囪林立(其中主要分布於今日的南港路三段), 經常冒著黑煙,因此人們戲稱南港為『黑鄉』,又因為此地磚仔窯煙囪多呈八卦形狀,因此這裡的磚仔窯又稱為『八卦窯』。南港出產的磚瓦,質地良好,就連當時日本人興建臺灣總督府所採用的花磚也是採用南港出產的磚瓦,可說遠近馳名。 但是『黑鄉』帶來了工業的繁榮,卻也帶來了工業的汙染,見證了人類近代文明總是雙面刃的無奈,此後『黑鄉 』之名從日治一直延續到臺灣光復後,一直到了1970年代,南港居民逐漸受不了空氣汙染而反對工廠的設置,磚窯業才自此沒落。磚窯業雖然沒落,但有一段時間肥料業、輪胎業、以及煉焦業又相繼進駐南港地區,造成新一階段的空氣汙染和水汙染。雖然磚窯業曾經被當地居民所感冒,但磚窯業的廠房與煙囪是南港松山交界重要的文化地標。如今松山磚廠只剩下公車站名還叫『松山磚廠』,現在變成停車場,以及一間名為『磚窯』的餐廳。今日松山似乎只剩下某個磚廠的一根圓形小煙囪,而且似乎是松山地區最後一根磚窯煙囪見證過往磚窯業的興衰。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撰寫者
松山社大
貢獻者
時間起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