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管戲曲」曾是臺灣極為普及的藝文活動,各地閩、客村莊,幾乎都組成了規模不等的業餘「子弟團」。 在北管戲曲活動中,精心繡製的旗幟與戲服、費心雕刻的鼓架與鑼槓等,都是各軒社展現實力與品味的重要物品。來自台灣各地二十八個北管軒社,3條出陣路線分別從新竹長和宮、新竹竹蓮寺及新竹市立棒球場廣場出發,一路遊行到新竹東門城大會師。
回到城隍廟,各路軒社在感謝台前吹奏北管,共同發揚傳統戲曲文化,並派代表上台從新竹都城隍廟總幹事鄭耕亞手中,領取感謝匾額。林口樂林園也在受邀行列。雖然是義務演出,但能夠在全國性的舞台受邀表演,樂林園視為難得的榮譽,號召眾師兄弟以強大陣容「應戰」。子弟們不僅展現自己精彩的拿手路數,也觀摩、學習別人的花樣,並思考未來林口子弟文化發展的可能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