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開發計畫頻繁,大肚山原生植物棲地嚴重被破壞,原始森林已消失近百年。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師生有鑑於大肚山長年乾旱少雨,適合食草動物愛吃的灌木、草叢生長;有刺植物可以減少水分散失,在乾旱氣候區有明顯的競爭力;再加上大黍草、香澤蘭等外來種植物紛紛入侵廢耕農園與保安林,造成生態劣化,師生長期進行在地植物調查、推動大肚山原生植物復育,希望能為大肚山生物多樣年性保育工作努力。
酸藤(Ecdysanthera rosea Hook. & Arn.)
夾竹桃科酸藤屬,多年生木質藤本。台灣主要分布在中低海拔的原生森林,是一種郊野常見的植物,性喜陽光,故多攀爬其他木本植物樹冠之上,甚至將其覆蓋。每年梅雨季前後的五、六月是其主要開花季節,因其都在樹冠層頂鋪滿桃紅色花絮,可見滿山紅光,攀爬上樹冠是酸藤的特性,亦經常被誤認為小花蔓澤蘭(花期是10月之後)。葉片不大,橢圓形,對生,無托葉,具乳汁,葉背中肋呈紅色,葉片淺嚐呈酸味,故名,是台灣少數可以淺嚐食用的夾竹桃科植物,因其喜好潮濕的森林環境,故大肚山的乾旱環境並非酸藤的原生環境,本校教師團隊於中大肚山的南勢溪上游處首次記錄到,也是大肚山唯一的生育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