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為三川殿及鐘樓,充滿素樸與沈靜感,外觀與現今有很大差異。
鄧南光,1907年出生於新竹北埔,為台灣攝影先驅者,與張才、李鳴雕三人並稱「攝影三劍客」。他是台灣四、五〇年代攝影界共同尊崇的領導者,其人文紀實的個人風格,樹立了藝術標竿,也開啟台灣寫實主義攝影的年代,其攝影創作質量之多,在當代攝影家當中可說無人能及。鄧南光創辦「自由影展」,掀起創作熱潮,也啟發無數優秀攝影人才。鄧南光以其過人的創作力,為1950至60年代艋舺龍山寺留下大量的作品,鏡頭下無論建築風華、工藝顯影、慶典采風、信仰風貌、人物神情、常民百態等,無不閃爍著敏銳的洞察與感性的內在光芒,在宗教與人文的交織下,留下最美麗的瞬間。1945年,龍山寺正殿遭美軍空襲炸毀,同年十二月重建簡略臨時大殿完工啟用。戰後台灣百廢待舉,社會動盪、經濟民生困頓,直到1952年,寺方以古蹟保存為由,進行寺務重整,設立「艋舺龍山寺中殿重建委員會」,開始重建募款。1953年,正殿重建工程啟動,由王世南擔任監造設計,參與之民間匠師共十餘名,依1920年代王益順設計之原有樣式及規模重建,工程歷時六年,於1959年農曆8月18日重建完竣,並舉行本尊觀音佛祖開眼安座法會,寺務運作也逐步恢復正常。鄧南光以極細膩的攝影佈局,將龍山寺重建之後的藝術之美留給世人,也讓龍山寺在每個歷程都能有完整影像流傳下來。


